第七十五章 来都来了,多扎几个人再走(2/3)-《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第(1/3)页

    等陆轩行针结束,已经过去半个小时。

    “陆医生,患者情况怎么样,醒过来的概率大吗?”

    作为李媛媛的主治医师,见陆轩将毫针尽数取出,叶祥便是急着开口问道。

    陆轩将针盒收好,起身说道:“她的情况有些严重,不是行针一两次就可以的,不过我观察了一下,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按照这种情况,再行针一两次应该就能醒来,说不定明天就可以了,你们密切关注一下就行。

    不过即便是醒过来,患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明天我会再根据情况行针。”

    “那就麻烦陆医生了。”叶祥连忙说道。

    “中医还真是神奇,小小的一根针,再配合艾灸,竟然就能起到如此奇效。”一边的李浩国,见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在陆轩行针结束后不时会动几下,只觉得有些神奇。

    陆轩起身笑道:“虽然几位学的都是西医,但我还是得自卖自夸一波,中医毕竟是咱们国家传统的医学体系,它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西方医学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依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还在一步步兴起,其实就已经证明了在很多方面,中医有它的先进性。”

    吴立国点点头:“中医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医学体系,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能历经数千年而一直存在至今,是有它的道理在的。”

    “没想到吴主任对中医也有些了解。”

    吴立国一笑:“我小孩学的就是中医,只要有时间,就会在我耳边喋喋不休,说什么中医有多厉害,中医理念有多先进,我想不知道都难。”

    陆轩诧异的看了吴立国一眼,有些没想到。

    自己是西医,而且还是急诊的科主任,竟然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中医,这可不多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得出来,您小孩对中医挺感兴趣的,成绩一点不差。”

    吴立国摇摇头:“我对中医了解虽然不多,不过也知道,这东西学起来可比西医难多了,不说其他的,光是你刚提到的那些东西,我听得脑袋都快炸了。

    而且,中医比西医更重视临床经验,普通的西医,哪怕是职业医师,不说有多厉害吧,给人看看感冒咳嗽什么的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中医行吗?

    哪怕有方子给你,辨证不准,你也不知道该开什么药。

    就比如刚刚陆医生你说到的那几种情况,一般的中医师能轻易地判断出来吗?”

    说到这里,吴立国忍不住叹了口气,显然对孩子选择中医还有些埋怨。

    毕竟他自己是西医,自然希望小孩也学西医,这样出来了,自己才能帮上点忙,甚至带着积累一些经验,可换成中医,他能帮上的忙就很有限了。

    哪怕可以找人带带,但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又不是你爹你妈,高兴的时候提点两句,不高兴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你也没什么好埋怨的。

    很残酷,可这就是现实。

    这话,陆轩也不知道该怎么接,只能将话题转移到了中医本身上来:“其实中医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陆医生,我可以录个音,回头给我家那小子听听吗?”吴立国连忙征求起了陆轩的意见。

    陆轩自然不会拒绝,欣然应下:“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听到这话,吴立国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打开了录音。

    几个实习生看到这一幕,先是一愣,随后纷纷做着跟吴立国同样的动作。

    鬼知道一会陆医生会讲多少,靠记肯定是记不住的。

    录音的话就不用担心了,没记住的,不懂的地方回头听听录音就行了。

    等几人将录音打开,陆轩这才一脸认真地道:“中医首要的两个理论便是阴阳和五行,举例来说,热是阳,寒是阴;体表是阳,体内是阴;六腑是阳,五脏是阴,如此等等。

    阴阳调和了人身体就健康,阴阳失调就容易生病,必须用汤药或者针灸把阴阳调和回来。

    古人又把五行放于体内,如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属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比如有人肝虚,按中医理论,既要调肝,还要补肾,因为“水生木”嘛。

    中医又把人的五行与气候、季节的五行融合起来,以此达到天人合一。

    这话听起来有些玄乎,可中医的神奇之处便在于此。”

    说到这里,陆轩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到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西医,大概就是感冒了吃感冒药,发烧了吃退烧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说到这里,陆轩看了众人一眼,露出歉意:“我说这话并没有贬低西医的意思,西医有西医的先进之处,不说其他的,光是一个青霉素就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这是中医没办法比的。

    我要说的是中西医理念上的不同,我讲一个神医华佗的两个小故事来表达一下中医的内涵。

    有一次华佗来到一个小县城,两个小吏都是头疼发热,结伴一块儿来看病。华佗对二人望闻问切后,给其中一人开了泻药,可给另一人开了发汗药。

    两人很是不解,为啥同样症状用药却不同?华佗却说,前一人是脾胃之病,后一人是风寒,用药当然不同。二人半信半疑,毕竟人家是神医,不好意思再多问,按药方抓了药,回到家中喝了几副,果然都好了。

    东阳郡有一大户人家的孩子拉肚子,非常严重,请遍了当地的名医都没有治好,听说华佗来了,这一大户赶紧去请华佗给孩子看病。华佗看这孩子也就一岁多,便问是不是还在吃奶,得到肯定回答后,华佗不给孩子看病了,反而给孩子的母亲开了十副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