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5章 制导-《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3/3)页

    那么说,以苏联当前的科技水平真的可以实现它?

    当然可以!

    杨明志在沼泽地研发成功的“鲶鱼”,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其发射管内做了膛线,弹体的尾翼也做了一点角度,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箭弹失去了一点设计速度,却因为飞行时的旋转,整体具备很大的稳定性,因为弹体本体就形成拖着白烟的旋转陀螺了。

    但现阶段的反坦克导弹,可不能要求它在发射时就开始旋转。

    固然旋转式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它更容易抛出金属导线,但要控制较高速度旋转的弹体的飞行方向,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它虽然可以解决,1942年的苏联肯定是缺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

    所以该用怎样的办法呢?在那个位面,战后不久苏联面对法国人搞出的反坦克导弹,马上研制出自己的。

    毕竟某种意义上,那时候的反坦克导弹就是一个可以控制尾翼方向舵的特殊火箭弹罢了。

    无论是控制方向舵还是矢量喷口,都是为了使弹体获得一个不同于中轴线的力量,实现弹体偏转。它实际是非常简单的技术,简单到可以快速实现。

    弹体旋转有利于抛线,并不意味着不旋转就不能抛线了。金属导线实际只需要一根特殊铜丝就够了,铜丝缠绕在尾翼后端的弹体上。

    铜丝非常的细,两千米铜丝缠绕在弹体上,实际也是薄薄的一层。金属色可以用胶粘接,而弹体起飞时的拉力,能轻易的将铜丝拉出。

    现在的苏联喜欢用无烟火药赋予火箭炮动力,其燃烧的温度超过一千度。作为导线的通丝,其熔点比热焰温度高一点。即便如此,用通丝做控制导线也是合格的。

    毕竟弹体在快速飞行,盘绕的铜丝不停被扯下来,一个位置的铜丝最多瞬间和热焰接触,就被抛在后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熔化。

    借助这根铜丝,射手调整方向舵,继而完成最基本的四个方向的运动调整。甚至对那个手柄进行一番改造,从而达到一个手柄控制全部方向舵的程度。

    杨明志的这一番解释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话绝非天方夜谭,分明就是展开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此,对他奇思妙想的再多赞誉都没多大意义,在做的各位都只有一个疑问——梦想何时变成现实。

    巴尔岑急不可耐的问“将军,您何时拿出实物让我们装备上。有了它,我就再也不担心德军最强坦克了。”

    德军最强坦克?目前它应该是虎式。但德国的虎式还属于一个机密,对此苏军对它知之甚少。好在苏军在研发自己的重型坦克kv1的时候,就相信西方多个国家也在这么干。所以德国如果拿出一款重型坦克上战场,或许苏军会被突然打懵,缓过神来后苏军的反击会非常凶猛。

    那个位面上,德军在1942年底派出虎式在列宁格勒参战,可惜四辆车里只有一辆能持续作战。哪怕一辆也够了!一时间苏军的多种反坦克炮不过是给老虎身上挠痒痒,而88毫米的防空炮射击地面目标,那威力实在恐怖。

    苏军很快就有样学样,把自己的85毫米防空炮装上t34的地盘,如此t3485就诞生了。虽说t3485的单车性能不如老虎,胜在苏联一个月的t3485产量赶得上“德国动物园”半年的产量,苏军以极快的产量弥补单车性能不足。

    即便是不足也是暂时的,等到更大口径主炮的is2上场,老虎超过一百毫米的装甲已经没什么意义。

    杨明志参与进来的位面,由于杨明志已经动了生产研发反坦克弹道的想法,战争必将发生重大转变。

    他绝不是想想就算了!

    就在这房间里,杨明志心里下定一个决心,这番回到新西伯利亚,首先给自己部下开个会,然后亲自去找李森科,要求他召集科学院里的一些人才。杨明志估计,只有这种手段,方可短时间内完成反坦克导弹的生产。

    即便如此,他不敢奢望一个月能把理想变成现实,也不奢望生产完成后能交给老部下去破防帝国师的装甲防线。

    终归它一定能量产,是哪些部队能最先装备呢?

    当然是老部下的三个师,所以,他们经过一场大战后,已经要保存最基本的建制,在补充兵力的时候顺便补充反坦克导弹。除非,他们全军覆没……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