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细菌战4,-《喋血上海滩》


    第(2/3)页

    “妈呀,这是什么情况?”“不会吧,直接用火烧?”“必须这样才行吗?”

    夏雨等人坐上直升飞机后,先是看见上千名身着防护服的防化兵有序的将封锁区的百姓向隔离区疏散转移,紧接着便看到全副武装的喷火兵进入到疫区开始逐屋逐巷的放火焚城。莱阳县城民房屋舍以及难民安置点大多数都是土木结构,哪里经得住喷火器的灼烧,30米长的火龙所过之处,不管是房屋建筑还是绿化树木,瞬间就被点燃。

    不大一会功夫,莱阳县城将近三分之一的区域被点燃了,郊外的几处安置点也被点燃,放眼看去下方变成一片片火海。城内外浓烟滚滚,灼热的气浪不断向上翻腾,即便众人离地面有四五十米高,但是依然能感受到热浪熏人。

    在实施焚烧消毒之前,江强已经命人清理出了一片隔离带,并且派出了消防队在四周严阵以待,故此倒也不用担心火势失控,让整座县城都付之一炬。但是即便如此,众人看到眼前的一片片火海依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实在想不到江强所说的防化措施竟然是这样简单粗暴,完全就会自断一臂!

    夏雨等人不停的拍着照片,心里面都充满了疑问和不解,他们都觉得这样无差别的焚烧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时,陪同的山东军官周辉连忙解释道:“小鬼子这次投放了大量病菌和带有病菌跳蚤,这些东西非常危险!

    我们目前的药物防控水平,还无法做到精准的检测和完全灭杀,所以只能快刀斩乱麻,用这种笨办法先进行大范围的焚烧!等焚烧结束后,防化团还会进一步的进行检测和消毒,以确保万无一失!”

    “哦!原来如此!”“这些都是小鬼子造的孽!”“这一笔笔血债咱们必须牢牢记住,将来一定要让小鬼子加倍偿还!”“没错!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多行不义必自毙,小鬼子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夏雨、陈琏等人纷纷点头,虽然还不完全了解细菌武器的厉害,但知道若是有更好的办法,江强是绝不会搞得如此惨烈!周辉接着又道:“另外,你们尽管放心,那些被隔离起来的难民和百姓我们会尽全力抢救和医治,力争不死人!

    那些家被烧掉的百姓会进行补偿和安置,总座已经安排好了,绝不会让他们无家可归!”

    “那就好!那就好!”“总座向来都爱民如子,我们自然知道!”“嘿嘿,那还用说嘛!咱们能有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总座的庇佑!”

    听到此话,夏雨等人面色更加好看,唯一的担忧也尽数消除,只要不死人,受损的百姓能得到补偿,那就没有什么可以焦虑的了。莱阳县城南5公里的娄茅坝,这里原本建了一处可以难民临时安置点,而此时则是变成了隔离点。

    里面的难民悉数都转移到了别处,近4万封锁区疏散的百姓全部都转移到了这里。经过好几个小时的紧张施工,整个安置点四周都拉好一道高约2米的铁丝网封锁墙。除此之外,铁丝网外面码起了沙袋街垒,架好了轻重机枪,有一个团的士兵负责看守,禁止任何人从隔离区硬闯出来。

    被防化兵押解过来,看着一群人在四周拉铁丝网、码街垒,送入隔离区的老百姓自然极为不高兴和惊慌,感觉就像彻底将他们放弃,全部关起来任由自生自灭一样。这些百姓自然不想坐以待毙,众人不停的大声抗议、振臂高呼、破口大骂,甚至还有人情绪激动的要付诸武力硬闯出去。

    但是当他们看到四周荷枪实弹的虎贲军官兵,看着那黑洞的枪口对准了自己,所有人只能在军政官员的反复劝说下认怂,乖乖呆在隔离区等待着最终命运!下午四点钟,江强在莱阳县政府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着重针对日军细菌武器的防治和善后事宜做了详尽安排。

    江强虽然不是什么防化专家,但是作为现代人,对基本流程和措施还是很清楚的,故此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下,细菌武器扩散风险暂时是控制住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就需要足够的耐心了!由于现在无法知道哪些人沾染了病菌,更无法知道沾染病菌种类,因此无法一概而论的进行注射疫苗和抗生素,所以只能先等等。

    一旦发现病状就进行彻底隔离和针对治疗,直到疫区再没人发病。三天之后,还没发病的人就可以进入到观察区进行观察,如果七天还没发病,就基本没发病的危险了。在被隔离期间,隔离区所有人的食物及饮用水都会由专人送进去。

    江强虽然可以从上海哪里里面购买各种疫苗和抗生素,但是由于个体差异,这并不能代表这些药品都能起到作用,可以让所有人都能活下来。江强所做的一切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只希望花费了如此之大的代价,能将死亡人数降到最低。

    天津大东亚饭店。由于山县正乡的当机立断,不仅保存了6架攻击机,还使得石井四郎和菊地齐侥幸捡回来一条命。后来这两个老鬼子一合计,索性让飞行员直接驾驶攻击机返回天津大东亚饭店。

    回到大东亚饭店后,石井四郎便立即给影佐祯昭挂了个电话,让他们过来商议事情。“石井君,菊地君,你们辛苦了!”“事情进展一定很顺利吧?”影佐祯昭和犬养健受邀来到大东亚饭店,一见面后并没有注意到石井四郎的灰败表情,兴冲冲的上前打起了招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