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军师多虑了,那帮宵小之徒想刺杀末将,也没那么容易。” 这是黄忠的骄傲,对自身武艺的自信。 郭嘉闻言暗自苦笑,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政治博弈可不像沙场冲锋。 世家豢养的死士,论战力也许比不上战场上的正规军队。可是要比特殊地形配合刺杀的手段,正规军却不如刺客。 小霸王孙策是怎么死的? 不过他并未多说,黄忠这边若是防范过于严密反而会露出马脚,让锦衣卫暗中保护即可。 …… 并州战局已经全面开启,袁绍与公孙瓒的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是毫无阻碍的杀到晋阳城下。 这是因为荀彧采取的是收缩防御的策略,他知道以并州如今的兵力无法据守全境,索性将所有兵马撤回晋阳,将这座城池加固成铜墙铁壁。 他很清楚,只要主城不失,并州就还在。等到虎牢战役结束,不论打赢还是平局,袁绍都会立刻退兵。 这也是他和郭嘉的最大不同,郭嘉喜欢出奇制胜,照这种局势必然是要设法扭转战局的。 荀彧则是求稳,他太清楚并州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了,一旦并州失守,刘备将会陷入南北夹击的境地,最后很可能被逼得杀进关中,与董卓争夺长安与西凉。 只是这样一来,刘备的实力必然一落千丈。 这也是刘备选择让荀彧配合张辽坐镇并州,而不是郭嘉的原因。荀彧沉稳,也善于防守。 清晨,天色才蒙蒙亮,袁绍军便又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事实上这已经是双方攻防战的第三天了。 张辽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忧心忡忡道:“军师,末将担心久守必失。” 孙子云,十倍围之,五则攻之。 但是随着各类攻城器械的发展,在双方战力相差无几的前提下,三倍的兵力就足以攻破任何坚城。 只要不计代价,破城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袁绍背靠富庶的冀州,自然不担心兵源问题,这三天的攻势异常猛烈。 荀彧淡然道:“将军无须担忧,如果我没算错的话,援军这两日便会到了。” 张辽一脸诧异:“主公竟还有多余的兵马派来增援并州么?” 毕竟之前荀彧已经分析过,接下来刘备将会面临三线作战的境地。 “自然。” 荀彧解释道:“主公收编了长安城内的数万羽林,入主京师之后也会招兵买马,如今兵力已有十余万。” “函谷关自古以来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西凉军又不善攻城,只需两万军即刻坚守数月,足以支撑到南线大战分出胜负。” 张辽一脸恍然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问出一个怪异的问题。 “那为何主公能在短短几天内攻破函谷关?” “此战全赖那郭奉孝的手段。” 荀彧苦笑道:“谁能想到,这大战还未开启,他便在城内布下了诸多细作,甚至把人安插到西凉军麾下去了。” 也难怪李儒始料未及,若是易地而处,他只怕也是防不胜防。 他之前也曾听说过锦衣卫,只是当时不以为意。现在看来,郭嘉的布局不小啊,锦衣卫经过多年大战,已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 只怕不止是西凉军麾下有细作,其他诸侯的部下恐怕也有,只是要等到关键时刻才能显露。 荀彧甚至怀疑,他府上是不是也有郭嘉的细作。 不过这显然是多虑了,锦衣卫发展经费巨大,放在敌方阵营尚且人手不足,哪有空监视自己人? 张辽也不禁感叹:“军师的用兵手段果真是天马行空,让人防不胜防。” 两人对话间,忽然觉察到喊杀声越来越近,原来已有敌军冒着箭雨,滚水爬上城墙。 张辽沉声道:“军师快快离开,城墙有张某镇守,军师可高枕无忧。” 说完便是带领士卒前去驱赶爬上城墙的敌军,荀彧也没有推辞,他毕竟不是兵将,留在第一线战场并无意义。 若是真被流矢射杀,那可真是冤也! 不过他退下城墙后,也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将城内仅有的三千骑兵聚集。 据郭嘉派来的锦衣卫汇报,援军这两日便会抵达。 如果援军主将牵招打算突袭敌军后方,那他便派骑兵协同配合。 若是牵招打算固守,则双方可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如他所料,援军到了。 第(1/3)页